全国聚凤阁信息论坛_威客小姐网登录入口_全国名媛凤楼_威客小姐网登录入口

“9·11”二十年,给历史盖一个“时间戳”

稿源:南方人物周刊 | 作者: 陈洋 日期: 2021-10-09

20年了,“9·11”对他而言已经成为历史,可以“closure”了。接受我们采访大概率是最后一次公开讲述此事,被他视为很好的仪式感。

我清晰地记得二十年前的那个晚上。当时还是小学生的我,正要睡觉,却被客厅电视突然调高的音量吸引了去。几秒钟前,凤凰卫视突然插播一条突发新闻——一架民航客机撞向了美国世贸中心。睡意全无,我和爸爸一起看了好久的现场直播。


二十年过去了,当时新闻里说了什么,我早已没了印象,但冒着黑色浓烟的双子塔,被镜头捕捉到的“坠落黑点”,依然历历在目。


次日,小学生们都知道的国际大事又多了一件。那些年发生了很多事,比如1999年5月8日,至少3枚来自北约的导弹从不同方位直接命中我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致多人死亡,使馆变为废墟;比如在无数轮艰苦谈判后,1999年11月15日,中国最终和美国签订了双边市场准入协议,直到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见微知著。那是二十年前中国身处的国际环境。


2021年8月初,听闻杂志要做“9·11二十周年”的封面专题,我挺兴奋的。毕竟这样的历史事件,这样的回顾和反思,在当下的环境里,机会并不太多。虽然我分到的是经济角度,但通过和采访对象的交流,我有机会更近、更仔细地去触摸一些历史的肌理。


最初,联系采访对象很不顺利,很多约访邮件都是有去无回。这也是一同参与这次封面专题的其他同事普遍遇到的难题。处于历史变化时期,一方面是话题的富矿,一方面也难免会有此类的遗憾和无奈。


不过,最终我和实习生还是设法找到了几位采访对象。虽然远不够充裕,但我依然很感恩。这几个月来,我连续做了很多国际选题,每每有外国采访对象同意接受采访,我都很感恩。除了收获了故事的满足,在疫情之后,这种重新获得连接和开放善意的交流机会,都令人备受鼓舞。


二十年后,要不要再次让人们回忆那些曾经如噩梦般的时刻?我坚持了适度原则。我尝试将自己代入到对方的角色,还是觉得有些残忍。但从报道的角度,适度还是需要的,人们需要了解当时第一视角的场景,以及这些如何影响到他们未来的生活。后来我在写稿的时候,也会有一些细节的追问。有时候提问完,我也会反思,这会不会让他们好不容易放下的东西又重新回来,至少会带来一些短期的扰动。我只能尽量在两点之间找平衡。


在采访结束后,有一天,受访者陈思进告诉我,他最近整理了部分从纽约带来的老物件。搬到多伦多十年了,有些打包的箱子他还是第一次打开。他向我展示了一件微微泛黄的文化衫,来自thebeast.com,就是那家袭击时位于世贸中心北塔80层的公司,那个他死里逃生的地方。他还展示了当时的公司名片和一些旧照片。


后来,陈思进看到我们杂志封面的那张图——笼罩在阴郁尘埃中的双子塔废墟——依然觉得震撼。20年了,“9·11”对他而言已经成为历史,可以“closure”了。接受我们采访大概率是最后一次公开讲述此事,被他视为很好的仪式感。他说,会把杂志和他之前关于“9·11”的物件统统放在一个箱子里,收藏起来。很荣幸我们的封面专题能成为他“9·11微型博物馆”小小的一部分,为个人史留下一个小小的标注。


之前曾听同事邓郁老师感慨,访谈需及时。她是想说很多珍贵的采访对象年事已高,如果不尽快去记录,很多故事将随之而去。关于这一点,在阅读陈徒手老师的《人有病 天知否》一书时,我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其实“9·11”又何尝不是呢?一代代人在新的叙事逻辑中重新审视着历史。虽然我们的报道或许有遗憾,但在当下努力记录总是有价值的。

网友评论

用户名:
你的评论:

   
南方人物周刊 2025 第836期 总第836期
出版时间:2025年06月30日
 
?2004-2022 广东南方数媒工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粤ICP备13019428号-3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大道中289号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人物周刊杂志社
联系:南方人物周刊新媒体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