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五个瘦弱的女子突然发了疯,从旁听席上跳起来,一起冲向受审席,嘶喊着:我要杀了你!她们带着哭腔,头顶手抓,4名高大壮实的法警被撞得东倒西歪,带脚链的被告人被拖着夺门而逃。
这是两年前,广州中院对一起故意杀人案宣判死缓后的一幕。见过落马官员当庭喊冤,求助无门的受害者堵马路、拉横幅,但被害人死亡刑案中,家属的仇恨与愤怒最令我震撼,难以忘怀。
“你知道这是一种什么仇恨吗?除了对方律师,任何人为杀人者说一句好话,我都会怒目相视?!苯衲?月的一天,一位失去弟弟的男子向我讲述了他辞去工作、专职复仇的故事。在他的老家乡下,谁杀了人,对方家属就把这家的房子点火烧掉,一般也没人管。但他并不想为难疑犯家属,他的目标清晰而简单:判处被告人死刑。
在中国,宽恕似乎是不可能的。广州市检察官杨斌经办的被害人死亡刑案,她发现家属都会要求重判,毫无例外。
16年的检察官职业生涯,杨斌一度铁面无私,以狠狠地惩治罪犯为正义。但案子办久了,她会有一种深深地悲悯,人为什么会自相残杀,为什么视生命如草芥?
2013年7月,杨斌发起“天祥关爱计划”,致力于通过对刑事案件当事人双方的人道救助,促进双方的谅解,甚至宽恕。
她曾被国外的一些宽恕故事深深打动:美国民众为校园枪击案中的韩裔枪手点蜡烛祈祷;2000年,德国商人普方一家四口在南京被4名苏北失业青年入室行窃并杀害,死者家属赶到中国,看到被告席上是几个瘦弱的年轻孩子,没有机会接受教育,年纪轻轻就来城市流浪,于是给法院写信,请求不要判这些孩子死刑;普方的亲人和朋友,以他的名字设立了基金,专门用于资助苏北失学的孩子。
2013年底,杨斌和志愿者曾去探访广州一名受害者的母亲。11岁的儿子被害后,这位母亲悲痛欲绝,反复上访,惟一诉求就是要求判被告人死刑。但因案发一个月后才找到高度腐烂的尸体,缺乏直接证据证明被告人的杀人行为,最终法院判处被告人死缓并限制减刑。
对此结果,这位母亲无法接受。她卖掉了房子,把大部分钱花在了上访路上。
“一个人不可能一辈子做斗士。你曾经那么能干,还做成过工程,重新恢复原来的生活不好吗?”杨斌劝她。
这位丧子的母亲轻轻摇头、苦笑,“我不在乎?!比缃袼庾≡诒曝频呐┟穹坷?,身上的衣服都是别人送的,却依旧执着于为儿子讨个说法。
杨斌很难过。她担心受害者家属在长期上访中,最终变得一无所有,也没了任何顾忌和牵挂,永远无法回头?!跋衷诿娑砸恍┦芎φ呒沂?,他们都会说要求判死刑,期望我们工作做了后,他不会像以前那么执着,最后的判决下来,他能够接受?!?/p>
去年年底,杨斌和志愿者去东莞探访了一位因失去儿子而哭瞎眼睛的母亲。
见面后,她们感到震撼。这位母亲眼睛虽然本来不大好,但一年前命案发生后,若有人跟进、关怀,断不至此。而儿子的遇害,突然又意外。2012年的一天,这位年轻人在东莞路上走着,跟另一年轻人不小心撞了下,对方竟拔出刀把他捅死了。
“原来我们设想,杀人必有因,谁也不会无故杀人。现在发现生命如此脆弱,你会非常悲哀,有的中国人好像都不把别人的命当回事儿?!毖畋笏担龊Φ哪昵崛嗣挥薪峄?,只在湘西老家遗留下一个私生女,也没有拿到一分钱赔偿。志愿者团队找到愿意收养的人,但家属舍不得,目前他们设计了方案,准备长期资助小女孩读书。一度无助的死者姐姐哭了,说她遇到了一群天使。
有时候,倾听也许就是最好的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