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世界最好的资源,做中国的市场。这是我们这个企业现阶段的战略任务,也是我们对消费者应有的回报”。作为中国最大的乳制品集团,伊利近几年连番的海外动作颇为引人注目。但伊利集团董事长潘刚在谈到企业“出?!钡某踔允?,却显得格外平和低调。
就在刚刚过去的三月末,潘刚随同习近平主席出访荷兰,并一举签下中荷首个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的项目。屈指算来,从去年至今,伊利在全球布局上“大招”迭出,目前已经在美洲、欧洲、大洋洲都有布局。这一连串的动作,让中国乳业比以往任何一个时刻都更受到全球同行者的关注,也让伊利距离自己“世界一流健康食品集团”的愿景越来越近……
品质与全球化,伊利海外布局的一击两鸣
谈乳业,绕不开品质的话题。就在今年春节前,习近平主席视察伊利时特别叮嘱“要高度重视舌尖上的安全”。这次伊利与荷兰合作伙伴签下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共建合约,也被外界看成是对习主席嘱托的一份答卷。
对于品质和全球化的关系,潘刚怎么看?
“品质和全球化,是一而二,二而一的两个问题。有了海外布局这一个钥匙,可以来开这两把锁?!迸烁毡硎?。目前世界乳业交流频繁,世界的资源在全球化、生产技术在全球化、渠道也在全球化,换句话说,大家都在一个平台上,通过全球化才能保障品质,也只有品质过硬才能走出去。
伊利与合作伙伴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共建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点。这是中荷建交以来两国合作的首个体系化食品安全项目,也是目前为止荷兰高校介入中国企业程度最深的一次跨国合作。该体系建成后,将结合两国实践,针对生物细胞培养,评价生物细胞安全和功能因子等方面的最新技术,并引入大数据概念应用于两国乳制品的质量分析。该体系全部建成后,还将实现中国与欧盟乳品检测系统的同步。
水到渠成的“全球织网”
刚刚过去的2013年,伊利连续在新西兰投资奶粉项目、与美国最大乳企DFA达成战略合作、与意大利乳企斯嘉达达成战略合作,今年年初又与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合作成立伊利欧洲研发中心。伊利的国际化战略为什么在一年内突然爆发?潘刚用八个字说明“运筹多年,水到渠成”。
这样的企业愿景显然不是凭空提出的,而是实实在在干出来的。潘刚表示,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中国乳业早就融入了全球产业链,伊利等中国乳企在研发、生产和市场等方面,都和国外乳企有着密切的合作。而要在全球乳品生产分工中获得一个更有利的位置,就得主动“走出去”,主动参与国际生产要素流动和资源配置。
伊利的全球化战略叫做“全球织网”,实际上也可以理解为伊利原来在国内布局的“织网计划”的国际化升级。当年伊利国内布局的织网计划是“五年三步走”,第一步完善下游产销布局,第二步掌控上游稀缺优质奶源,第三步打通上下游产销通路,实现产业链上、中、下游的平衡稳健发展。而全球织网,恰恰也是三步走:第一步是积聚全球的品牌能量;第二步是建设全球化的产业链体系;第三步,就是进行全球价值链的升级。
着眼“未来的牛奶”
由上可知,当我们看到伊利大张旗鼓国内布局时,“全球织网”已经在悄悄酝酿;当我们看到“全球织网”轰轰烈烈开展的时候,伊利正在萌芽的下一步举措又是什么呢?潘刚在伊利欧洲研发中心成立的讲话中透露出一丝信息——未来的牛奶。
2月25日,在荷兰成立的伊利欧洲研发中心的揭牌仪式上,潘刚发表了以“未来的世界需要什么样的牛奶”为题的讲话,引来了路透社、华尔街在线、CBS、NBC等520多家国外主流媒体的报道,也让“未来牛奶论”这个话题成为世界范围内乳业发展话题的新焦点。
在揭牌仪式讲话中,潘刚表示,未来世界需要什么样的乳制品,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也是一个巨大的机会,在应对挑战和抓住机会的过程中,欧洲将成为伊利全球研发体系中最重要的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