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聚凤阁信息论坛_威客小姐网登录入口_全国名媛凤楼_威客小姐网登录入口

【记者眼】撕裂的母族青年

稿源:南方人物周刊 | 作者: 本刊记者 海鹏飞 日期: 2018-01-03

出生成长于散居区的回族青年,当成年后寻找与回归母族时,有些人却发现如同走入了旷野,在荒原徘徊,找不到任何一方接纳自己

去年,我在北京参加一个回族青年聚会。在座十多人互相道过“赛俩目”后,挨个自我介绍。大多数人读过大学,一个新疆回族青年的话得到大家认可:“我有过痛苦的自我否定与再认同。从小到大,我们在学校接受的是无神论教育,很容易产生精神?;て谒妓?,还是认同自己的民族身份?!?br/>

交流今后的打算。我说:在南方做记者,想写写张承志和母族,消除些误解与隔阂。毕竟,很多回族青年会通过阅读张承志的文字,走上一条寻找和回归母族之路。

聚会4天前,我刚见过张承志。那天是一个小型内部读者见面会,我抱了十来本他的书要签名。自我介绍是回族,张有些疑惑,“怎么一口南方口音?”

当时,我已在广东工作、生活了6年。20年前,饮食、交通不便,回族人较少离开家乡长期在外工作,可如今兰州清真拉面馆开遍了全国大街小巷,新疆小伙的烤肉、打馕也成为街头一景。

2007年7月,刚到广州时,我早上啃面包,午饭、晚饭轮流在附近两家兰州拉面馆解决。一个月下来,闻到拉面味就想吐。后来租了房,便自己动手做饭。

长江以南,回族要少得多。刚到广东时,我热衷于向身边的汉族同事、朋友普及“何为回族”,以及为什么不吃猪肉。半年后,我丧失了兴趣,每次吃饭都讲得口干舌燥,但周围依旧充满好奇的目光。我发现,在广州、佛山、深圳甚至北京,诸多汉族朋友对回族的了解,大多停留在《穆斯林的葬礼》或《追风筝的人》。

前段,武汉一名回族女大学生,应聘了总部在广州的房地产企业。她问我,广州总部有清真食堂,来这边工作方便吗?她在西北长大,只吃清真食品。如果与同学或朋友到非清真餐厅,她只喝水或果汁。

“在学校,同学了解、尊重你;工作出去办事,商业社会讲究效率,别人没兴趣也没时间了解你,如果一桌人吃饭你只喝水,别人会怎么看你?”我回答。最终,她选择了一座西北城市。

在中国,尤其是南方,由于特殊的气候条件,猪肉成为汉族人的主要肉食来源?!按蠹叶贾烙《冉掏讲怀耘H猓怯捎谒浅绨菖?;由此类推,认为穆斯林不吃猪肉是由于他们崇拜猪。”回族学者康有玺认为,这与穆斯林不吃猪肉是因为猪肉和血液等是不洁的,相去甚远?!拔蚁氩⒎鞘侨嗣堑墓?,而是教育不够完善造成的。试想从小学到大学,学生有多少机会可以了解主流文化之外的其他文化和信仰呢?”

当下的中国,城市中回汉混居,通婚增多,很多回族青年的选择,也面临撕裂的困境。一位回族女记者,父亲做过阿訇,一心想找个回族女婿,结果她爱上了一个藏族人,两人结婚生子,她一度内疚,不敢回家,父母也极度失望;一位在北京做公务员的回族青年,每逢“斋月”严格封斋,日出之后、日落之前不吃一口饭、不喝一口水。他们的工作需经常外出执勤,体力消耗大,实在饿得不行就啃口方便面。时间久了,身边的同事大多与他疏远,认为他是一个行为荒唐、难以理解的“异类”。

当宗教与世俗相遇,时代也给回族青年带来了太多困惑,比如当下广州的清真拉面馆贴着“禁止饮酒”,兰州、银川的一些清真餐厅,却醒目地摆着啤酒、白酒。在南方各个城市出差、旅行,我大多会选择兰州拉面馆吃饭,却很少交谈,甚至不会主动提及自己是回族。一次,同事去广州清真拉面馆吃饭,回来讲了一件很惊讶的事:跟面馆的西北回族小伙聊天,对方说因为孤独、想家,每天拼命用手机上网看电视剧,一月手机流量费要花五六百,这是他每月一半的工资。

出生成长于散居区的回族青年,当成年后寻找与回归母族时,有些人却发现如同走入了旷野,在荒原徘徊,找不到任何一方接纳自己。如果你身边有这样一位朋友,我想说的是,在一个一切都在狂奔的时代,保有一颗挣扎的心,未必是坏事。

网友评论

用户名:
你的评论:

   
南方人物周刊 2025 第831期 总第831期
出版时间:2025年05月12日
 
?2004-2022 广东南方数媒工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粤ICP备13019428号-3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大道中289号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人物周刊杂志社
联系:南方人物周刊新媒体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