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聚凤阁信息论坛_威客小姐网登录入口_全国名媛凤楼_威客小姐网登录入口

三教九流过眼录 | 学者资本家陈琦伟

稿源:南方人物周刊 | 作者: 魏承思(学者、传媒人) 日期: 2018-01-03

对他来说,投资是一种生活方式。在投资的过程中与企业家的沟通,是互相体现价值的过程

国内投资界和企业界的大亨们都习惯称陈琦伟为“陈老师”。因为他不仅是中国投资界的“教父”,也是名副其实的教授、经济学家。1988年,在华东师大经济系任教的陈琦伟创办亚商咨询公司,2000年初转型进军投资领域。二十多年风云变幻,最早进入证券界的公司所剩寥寥无几,但以陈琦伟为董事长的亚商集团则一路凯歌,目前净资产总额超过70亿元人民币,投资了约80家企业,其中仅两家失败。如今陈琦伟还是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管理学院教授、博导,亚洲开发银行顾问。

琦伟是和我一样是“插兄”。1977年,他从黑龙江农村考入华东师大,第二学年跳级读研究生,是“文革”后最早的国际经济学博士。在学校时,我们并不相熟。毕业后,我去市委宣传部,他则留校任教。因为我的工作是联系全市的青年学者,于是和琦伟的接触多了起来。那时他已崭露头角,第一部专著《国际竞争论》出版即获第一届“孙冶方经济学优秀著作奖”。这在当年的青年经济学人中绝无仅有。于是琦伟名声大噪,受到市委和学校重视。他不仅担任了经济系副主任,还被选为上海社联最年轻的副主席。

1987年,他在老市长汪道涵的支持下,创办了一家民间研究机构“亚洲研究所”,邀我兼任属下文化室主任,第二年暑假还推荐我去泰国朱拉隆功大学讲学。我们的关系又深了一层。此时,琦伟正在筹办亚商咨询公司。教授下海,他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当时我有些不解,曾经问过他是否精力过剩。他说,一来是为亚洲所筹集经费,二来也是为经济系师生办一个“实验室”,避免钻在空头理论里。由此开始了他后来20年学者兼资本家的人生道路。

九十年代初,我出国留学,和琦伟一别就是六年,相互间音信杳无。再相聚是在1995年春节,琦伟带着妻儿来香港旅游,在我家住了两天。琦伟的豪气不减当年,只是更多了几分沉稳。我们的亚洲研究所早已无疾而终,他把大部分精力倾注在亚商的经营上,希望能抓住改革重启的好时机。这次分手后,我和琦伟分别在香港和上海各自忙碌起来,但还经常能听到彼此的消息。知道他离开母校,被交大挖去出任教授;也听说亚商越做越大。本世纪初,先是从证券咨询转型做PE(股权)投资,赚得盆满钵满。有时候,一个项目就能带来几十倍的回报。但后来那些赶潮流、凑热闹的投资机构争先恐后抬高价格,让创业者的心态变得越来越浮躁,企业增值已不是靠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的积累,更多人贪恋于资本游戏,很多企业陷入拔苗助长的误区。琦伟敏锐地看到PE泡沫化已现端倪,便在2009年及时领导亚商再次转型,改做风险投资。他创立了一个以投资带动增值服务的独特模式。亚商属下的“创业加速器”是“资本+导师”的风投基金,既向新创企业提供资金,也以多年积累的理念、服务、资源和价值观帮助创业者们。

近几年,我和琦伟都过了花甲之年,逐渐从第一线退了下来,老友才有了更多相聚的时间。前年夏天,琦伟邀我去广州九龙湖一起度假,顺便给他的企业家朋友们讲讲文化问题。我们有了一段朝夕相处的时间,在一起谈人生,谈事业,谈艺术。按理说,以琦伟的才智还可以在资本市场做得更大,但他宁可把大把时间留给自己享受生活。他每年有一大半的时间去世界各地旅行,骑马,钓鱼,享受美食和打高尔夫球。他还有一个嗜好是收藏绘画作品和欣赏交响乐。去年夏天,我们夫妇去他在加州新港的寓所做客。他陪我在参观一间间画廊,谈起从法国、俄罗斯到美国的各种画派如数家珍。他告诉我:在各国旅游时收藏了不少精品,最喜欢的是从美国拍回来的一幅当代艺术作品。那是犹太名画家欧文·诺曼取自“摩西十诫”题材而作,画面上是造型奇特的金牛以及大群表情亢奋的人?;乙猿质抵饕迨址ㄅ邢执硕晕镉哪ぐ莺腿诵缘奶袄?。喜欢这幅油画的意境,因为这也是他的人生态度。琦伟说:“我们生逢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财富创造时代,但赚钱并不是人生目的,精神的充实才是本原?!倍运此担蹲适且恢稚罘绞?。在投资的过程中与企业家的沟通,是互相体现价值的过程。

网友评论

用户名:
你的评论:

   
南方人物周刊 2025 第831期 总第831期
出版时间:2025年05月12日
 
?2004-2022 广东南方数媒工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粤ICP备13019428号-3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大道中289号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人物周刊杂志社
联系:南方人物周刊新媒体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