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安妮公主和美国记者曾经浪漫一时的西班牙广场走出来,穿过各种国际大牌的精品店,走进一条胡同,Migliacci的老式理发店就藏在其中。他的旁边有一间西服外套定制店,父亲忧心忡忡地坐着看报纸,儿子倒是满面桃花地迎接各个寻求意大利制造神话的游客,可他们都知道,在这个利益至上的时代,以小手工作坊为代表的意大利制造,早已名存实亡了。
所幸还有这间1956年诞生的理发店,难怪伍迪·艾伦和贝尼尼会专程来拜访,爱在罗马总得有个立足点才行。
Migliacci有一副斗牛犬般下垂的下巴,严肃起来给人黑手党教父的感觉,可他跟这里面的所有师傅一样,都穿着白大褂,这多少降低了他的威严。他忙着招呼客人,拿出画册和微电影给他们看自己的威水史,而他20岁出头的儿子则请我坐下。身为亚洲游客,忐忑不安的心在屁股落座的一刻安定下来,这不是一把普通的椅子,它有着纯牛皮的外包、结实的骨架,垫脚处雕刻着细腻的花纹,一旁的调高杆像舵轮一般。儿子伸手过来调低座椅,我忽然躺了下去,头仰望着天花板上昏黄的吊灯,仿佛轮船驶出了时光之河。
清香的白色热毛巾包裹住整个脸庞,在外常年抵御风吹日晒的肌肤此刻变得柔顺听话起来,理发师的儿子在一旁的磨刀皮革上打磨刀片,以去除细小的毛刺。
热毛巾褪去,一点须前精油可以让人不用担心剃须刀伤害皮肤,也可以避免刀片接触皮肤产生的灼热感。
沾满泡沫的纯獾毛剃须刷凑了过来,跟吉列罐装泡沫涂抹的感觉完全不同,有质感的泡沫细腻丰富柔软,不会下滑弄湿衣服或脖子。理发师的儿子背起一只手,另一只手在我的下巴涂抹,那动作似乎在拉奏维瓦尔第的《四季之春》。
紧接着上场的是配以非洲桃花心木柄的直型剃须刀,这种木头分布于西非和南非雨林地区,是已经被限制砍伐的稀有品种,具有耐腐、干燥迅速、质量好、干缩小、旋切和刨切容易等优点。德国双立人刀片在我的须根上起舞,这种刀片经过专业磨制和抛光清洁,锋利却安全。
有朋友说,对于习惯用双刀片卡式刮胡刀或3层剃须刀剃须的男士来说,直型剃刀的触感会是一个不小的惊喜。顾客会觉得自己被绑在椅子上,胡子被一只狮子用80号粗砂纸般的舌头轻轻舔来舔去。
一个男人能为另一个拿刀的男人毫无防备地亮出脖子,需要极大地信任,第一次接触,两者其实就已经建立起了一种特殊的联系。
在如今这个愈发趋于无性别的社会,男士理发店就像一个桥头堡,依旧占据着男人的自尊心高地。这里在神圣罗马帝国时期就是交流日常信息和市民吐槽的地方,男人在塑造自己雄性形象的同时,也在高声争辩国家大事,急起来,绑带罗马凉鞋或者如今擦得锃亮的巴洛克花纹皮鞋都会毫不犹豫地砸向地砖。
捧着恢复如婴儿般肌肤的下巴,一个月后我又坐在了国内一个发型总监的前面,相比Migliacci理发店任何人进来一律刮胡子25欧、理发35欧的定价,这里的物价早已超越罗马,但除此之外,我对比下来还是感觉缺失了很大一块儿,是作为一个手艺人的尊严感,还是男性抱团取暖的愉悦呢?
●最早的剃须刀状物发现于公元前3500年的青铜时代,直到公元前2000年,当亚历山大大帝大败于马其顿人,士兵们被揪着胡子下跪投降后,理发师(准确地说是修面师)这个职业才兴旺起来,亚历山大大帝在被严重羞辱后,命令全体士兵刮干净了脸上的胡子。
●公元前296年,希腊人把修面技术传到了罗马,从此干净清爽的下巴成了罗马自由公民的象征。公元100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哈德良因为满面脓包,通过蓄须遮盖住了这一生理缺陷,胡子又成为了罗马人的新时尚。
●1799年,欧洲的理发师放弃了做手术的权利,这标志着理发行业的衰落。1920年,专业美发用品诞生,老式街角理发店被铺天盖地的美发沙龙淹没。随着剃须刀和罐装剃须泡沫的量产,剃须作为一门手艺正在远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