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蒙古国,时尚潮流和模特的容貌一同飞速发展着,仅仅用了几年的时间,她们的平均身高就增加了二十多厘米,以前吃羊肉、喝马奶的矮壮的姑娘,变成了吃着蔬菜水果节食减肥的纤细高挑的女郎。她们出现在各种巨大的广告画中,铺天盖地占满了街头……最新的女性周刊《Updown》尽管售价高达10欧元,依然刚一上市便哄抢一空。
新时代的蒙古国从不缺消费者。在2005年前后,该国就以飞快的速度跻身新兴发展中国家的行列。根据世界银行2011年的统计,它的经济增长率为17.3%,位列世界第三位,仅次于澳门和卡塔尔。首都乌兰巴托坐拥着150万居民(占全国总人口的一半),四座圣山将其环绕(据传说,圣山诞育了这座城市)。市中心是一个永不停歇的工厂,高档酒店和办公大楼等建筑此起彼伏。很快,105米高的蓝色弯月形的“蓝天大楼”将被新的摩天大厦所取代。而仅仅在20年前,蒙古国的后苏联经济还处在土崩瓦解的状态,前途一片黯淡。
蜕变来源于蒙古国地下所蕴藏的巨大财富。金矿、铜矿、煤炭、铀、稀土……更不要说还有无数正在测量的钻石矿和油田。国家已经发放了3000张开采许可证,煤炭占到了出口总额的85%,完全可称为草原上的阿联酋。首都乌兰巴托只用了5年的时间就实现了经济和社会的闪电般的飞跃。
噶尔宾戈壁距离中蒙边境80公里,是一片长满低矮灌木的暗黄色世界。奥于-托尔哥(蒙语里意为“青绿色的丘陵”)矿就位于此。这里坐拥着地球上最大的金矿和铜矿,人们说它的矿藏足够使用一个世纪。
因为没有正式的加工工厂——大部分工厂处于试运转期,成吨的矿石堆在废石堆上,在夕阳余晖的照射下散发着青绿色的光芒。与生产状况恰恰相反,这里已经拥有了一家可以接纳9000名员工的餐厅、一个疗养所、两家银行、一个小型超市、一些运动场和一个酒吧。酒吧对于提高工人们的士气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设施,他们去那里消除工作的疲劳,排遣孤独与寂寞。只有中国工人才远离这些娱乐场所。
在开采出第一批矿藏之前,需要在地下挖掘10年的时间、建立一条120米长的高压线、建造卡车运输的公路。这种公路每公里便耗资上百万美元。运送矿石的卡车一般载重200吨,它们穿越草原,以最快的速度抵达中国边境。只要开采出一口矿井,便可保证接下来25年的生产,上千万美元的投资就可以换回不错的收益。
真正操控这个煤矿的是工业巨头澳大利亚力拓公司,它拥有66%的股份,蒙古国控制剩余的股份。另外一家外企——法国国有核能工业公司阿海珐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打算几个月后开始在杜兰-乌尔煤矿(蒙语中“炎热的山脉”之意)开采铀。
在一些政治、经济的决策者中间,已经有部分人开始担心矿产收益带来的经济泡沫。这种经济泡沫在蒙古国已初见端倪。因为蒙古国尚未成为一个收入稳定的国家,大部分经济来源还取决于矿石的市场行情,而后者显然受其他国家操控。比如石油,90%的石油都被俄罗斯收购。理想的黄金乐土还有待发现:有一半的地下资源尚不为人所知。
蒙古社会经历了资本主义浪潮的洗礼,并且深受其影响:以前居民都是养殖者,所拥有的不过是“牲畜资本”,贫穷或者富有完全是由阴晴不定的天气决定的。而如今,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了5000美元。一个新的特权阶级浮出水面,使首都的奢侈品业、服务业以及媒体业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这些行业正在经历自己的黄金时代。
可并不是所有人都对创办企业、积累财富这么积极热情。有些人开始担心贫富差距会逐渐加大,毕竟在这个国家,百分之三十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上。有人抢购马尔绍村3000美元一平米的高档住宅,或居住面积达上千平方米的河畔花园的高尔夫别墅,但与此同时,其他农村地区也开始变得拥挤不堪。铁皮的小屋和木质的小房子不可避免地代替了传统的蒙古包,而曾经灯火辉煌的蒙古包如今则变成了暗淡的避难所,接纳着被目前体制排斥在外的人。这些被排斥的人开始令蒙古国的新贵们感到担忧。
现代化进程总不外如此,毋庸置疑的是,这个背负着神秘的历史、坐拥着富饶矿藏的蒙古正在重生。
25岁的蒙古模特艾瑞姆赛特赛正在为女性杂志《Uptown》进行封面拍摄, 这本杂志涵盖了时尚以及其他社会板块
30岁的图尔有着模特一样的身材,她也意识到了社会的断层。在继父去世之后,她成了该国北部额尔登特铜矿最大的股东,同时也成为了蒙古巨富阶级的一员。目前,她的丈夫在该国的第三大工业企业担任负责人,她则忙于管理自己的奢侈品品牌和慈善事业。“如果什么都不改变,那么很快将会爆发革命。”她说道
蒙古国证券交易所主席蒙克廷什戈·D(Munktushig. D)在新建的高尔夫球场上挥杆。高尔夫球场坐落于距首都80公里的特然杰(Terenje)山谷。高尔夫球场非常受新兴富裕阶层的欢迎,他们喜欢在这里度过周末
南戈壁省,奥于-托尔哥铜矿(距离乌兰巴托600公里、中国边境80公里)中培养未来挖掘机司机的训练舱。这6公里的丘陵下蕴藏着的3万盎司金子、3000万吨铜和数不清的银子,将由英澳合资公司力拓联合加拿大公司伊万沃荷共同开采
前杭爱省位于蒙古国南部,介于草原和戈壁沙滩之间。即使远离乌拉巴托,牧民们也知道如何享受现代化的生活:卫星天线、太阳能甚至智能手机都找到了它们的位置。传统的蒙古民族是群居的游牧民族,但是他们并不排斥现代化的舒适的物质生活。实际上,现代化的生活使他们告别了居无定所的飘摇生活,不再为恶劣的天气而苦恼
乌兰巴托,纳兰商店的老板登德威·乌德瓦和他的太太——总经理布尔科特·斯瑞特,他们雇佣了一千多名员工。这个灯火辉煌的商店共有6层,各种国际品牌的服装、艺术品应有尽有。他希望这里的商品“高档典雅,价格适中”
乌兰巴托,这家蒙古传统服饰私人公司拥有并管理着首都市中心的一座服装博物馆,同时它为那些富有的客户制造印有蒙古超过21个民族历史图案的衣服。在这里接受培训的20名年轻员工正准备前往巴黎,去参加由联合国教科文总部举办、并有多个国际组织参与的服装游行盛典
乌兰巴托,住房的价格一路飞升。为了在城区买房子,居民们不得不大量贷款。在6月份的房产交易会上,一处住宅区的房子卖到了每平方米3000美元
乌兰巴托市中心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工地,摩天大楼拔地而起。最高的建筑是半月形状的“蓝天大楼”,内设豪华酒店。首都郊区是扎堆的蒙古包。这些昔日的牧民为了逃避艰难的草原生活而选择在这里定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