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聚凤阁信息论坛_威客小姐网登录入口_全国名媛凤楼_威客小姐网登录入口

图片故事 | “玉”向何方?

稿源:南方人物周刊 | 作者: 图、文 吴芳 编辑 方迎忠 郑洁 日期: 2018-01-03

蚌埠的玉器市场发展,与仿古玉分不开,最早出道的蚌埠玉器行业的前辈谢永学等几个人就是以仿古而出名

安徽蚌埠并没有玉石矿,然而,相关调查显示,近30年来蚌埠生产的玉器艺术品、仿古玉比中国几千年来所生产的玉器总量还多。蚌埠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玉器市场之一,人们开始好奇,这座“无玉之城”玉器坊、玉器街、玉器村随处可见,三千余户、2万余人在从事玉器产业,玉器产业园也呼之欲出。然而2013年以来,受市场环境的影响以及中国整治腐败力度的加大,整个玉市场行情急剧下滑。

位于蚌埠城东的北工地,又叫幸福村。尽管是假日,但村口马路边的玉石市场显得有些冷清,大部分门面都关着。在巷子口,44岁的冯国军靠在躺椅上,百无聊赖地拨弄着手机,身后的门面里散落着很多从青海贩运来的玉石原料,一整天都无人关顾。

冯国军是青海人,十几年前蚌埠玉器市场形成不久,就来到这里贩卖玉石原料。前些年玉器疯狂的时候,他赚了一些钱,举家迁到蚌埠,没有想到2013年以来,玉石原料行情急转直下。

冯国军说,十几年前在蚌埠的青海玉石料商只有一家,一直发展到后来三十多家,而今年以来有些人开始转行。玉石原料价格变化很“疯狂”,从最初的几毛钱一公斤,几千元一车,发展到后来好的1万多元一公斤。最近玉石原料虽有所下跌,但好的料子依然有几千元一公斤,一般料子维持在500元左右?!氨暇?,玉石原料开采越来越难,藏量也越来越少?!狈牍担澳壳暗淖纯鍪怯屑畚奘?,自己唯一能做的是等待、观望,看看一年之后会不会好转。”

在幸福村的深处,刺耳的玉石打磨声此起彼伏。在一间10平方米大小的民房里,25岁的李锋和弟弟弓着腰,依靠工作台上的灯光,细心打磨着手里的一件毛坯。李峰来自宿州,5年学徒,5年创业,他跟玉器打交道已经10年时间。这一年多以来,拿货的人少了,赚的钱就少了,甚至有时候连买房的月供都觉得有压力?!爸挥姓饷攀忠?,能做啥?熬过去了就好了?!?/p>

李峰和弟弟的玉器作坊是蚌埠玉器发展的一个缩影。上世纪80年代,蚌埠国营玉雕厂破产,几个玉雕技术工人下岗之后自谋出路办起玉器作坊。他们带了一些徒弟,后来这些徒弟出去单干,继续带徒弟……如滚雪球般,近30年时间,蚌埠的玉器作坊发展到现在三千多家,从业人员达数万人。

“2012年3月15日,央视曝光蚌埠玉造假,给蚌埠玉打击非常大,仿古玉可以说一蹶不振?!?8岁的李青松做玉已经二十多年,在那次央视曝光之后,明显感觉到压力,好在自己做的不是仿古工艺。

蚌埠的玉器市场发展,与仿古玉分不开,最早出道的蚌埠玉器行业的前辈谢永学等几个人就是以仿古而出名。后来在短时间内,蚌埠发展成为国内最大仿古玉器市场。然而很多仿古玉以假乱真,甚至迷惑了很多收藏者甚至专家,直到2012年央视曝光。

在李青松等很多蚌埠玉器商人看来,“仿古是一种工艺,不能单纯说是造假、欺骗?!痹谟衿髯已壑?,蚌埠古玉仿制,有摹古、伪古、臆古之分。摹古是完全根据出土玉器实物的形制、纹饰,用新玉料制作的仿古玉器。伪古玉器,是为牟取高利而制造的赝品,一般按照古器的造型、图案,有的只是张图片,刻意模仿,以假充真,目的是牟利。臆古是一种更等而下之的作伪,只是根据臆想,闭门造车、七拼八凑地制作出亘古未有的伪玉器。正是后两者“坑”了蚌埠的仿古玉。如今在蚌埠已经难以看到仿古玉器加工,因为行情糟糕,大部分人已经转行,坚持下来的也已经转为地下。

距离幸福村不远的玉金香玉器市场今年5月才开业,聚集着近百家专门从事玉器销售的店铺,如今也行情冷清。45岁的刘传印在玉金香玉器街买了两间门面,几乎花了全部的积蓄。刘传印和玉器打交道二十多年,和很多玉器店老板一样经历了学徒、加工作坊、开店的过程,去年开始行情一直不好,尽管一个月偶尔有一两单生意,但连维持门面的费用都紧张?!坝衿魇歉蝗送娴亩鳎绰虻囊词歉蝗?,要么是单位,送人的居多?!绷醮∫∽磐匪?,“现在大环境不是很好,钱少的买不起,有钱的不敢买。”

“都在吃老本?!崩钋嗨稍谟窠鹣闶谐∫灿凶约旱拿琶?,在前些年倒腾玉赚了一千多万,目前正在打造一件号称中国目前最大的白玉九龙瓶,一吨重的料子就花了120万,几个工人耗时两年还没有结束,估计还得一年时间才能完工,他盘算,这个瓶子打造成功后,最少也得卖300万以上,但他现在担心的是,卖给谁?

“玉器行情的确不好!”蚌埠市白玉商会会长李彬说。李彬和玉打交道也有20多年,是蚌埠白玉经营大户之一。在刘彬看来蚌埠玉目前的遭遇除了自身的问题外,更多的是和外部环境——经济大环境和政治大环境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比如当下中央的反腐风暴。

据了解,蚌埠幸福村已经被列入拆迁名单,一个硕大的玉器产业园也正在打造中。但现实中的蚌埠玉当前面临的不单纯是扩大规模的问题,还有仿古玉的法律尴尬,工艺玉器价高和寡……蚌埠,“玉”向何方?

玉器村很多都是从仿古起家,但现在已经很难见到

狭小的空间里,七八个玉雕工人在加工。加工和销售分离是蚌埠玉的特点

切割的巨大噪音充斥着幸福村。蚌埠并不产玉,原料都是来自外地

李青松的一个硕大的九龙瓶还在打造中,他准备标价300万

当年的仿古玉器制作都是批量生产的

打磨一件玉器常常需要几个星期甚至一年时间

45岁的刘传印在玉金香玉器街买了两间门面,几乎花了全部的积蓄。但现在生意并不好

44岁的冯国军靠在躺椅上,身后的门面里散落着很多从青海贩运来的玉石原料,一整天都无人关顾

30岁的王赞连搞玉器9年,在玉金香买了店铺,囤了大量的货,但生意很差,连房子月供都有困难

网友评论

用户名:
你的评论:

   
南方人物周刊 2025 第831期 总第831期
出版时间:2025年05月12日
 
?2004-2022 广东南方数媒工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粤ICP备13019428号-3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大道中289号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人物周刊杂志社
联系:南方人物周刊新媒体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