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缅甸曼德勒云南商会的帮助下,我们联系上了曼德勒仍然健在的几位远征军老兵。同行的王玉顺是商会的负责人,也是曼德勒远征军子女联谊会的组织者,他的父亲是流落在缅甸的远征军战士,一年前去世。王玉顺说,原来有许多的远征军士兵以及低级军官流落在曼德勒,但他们大都在近年先后离世。如今,仍然活着的远征军老兵只剩4位。
林峰:妈,最多两年,打完了仗我就回来
93岁的林峰和他的儿子一家住在一起,他已经无法站立,生活起居都时时需要人照顾。如今,林峰有8个子女生活在缅甸各处,但他仍然觉得自己的家还在中国,还在广东梅县。
1942年春天,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正处于疯狂阶段,香港、汕头、潮州都相继沦陷。广东省梅县城里到处张贴着“抗日救国”的宣传标语,“好铁要打钉,好汉才当兵”,成为年轻人挂在嘴上的口号。当时正在读高二的林峰,也受到了这种气氛的鼓舞,决定“投笔从戎,保家卫国”。
林峰担心体弱多病的母亲一人在家,但母亲知道他的想法后,告诉儿子说:国家和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你若不去从军,这也算是不孝。后来,林峰考上了中央无线电军事通讯学校。临走时他对母亲说:“最多两年就会回来了。”母亲也叮嘱说:“打完了仗,就赶快回家来?!?/p>
林峰和一群热血青年由梅县徒步赶到韶关,和更多的人汇集后搭火车到湖南衡阳,再转广西桂林、柳州,再徒步到一个叫作羊角山的训练营地。因为是荒地,盖建营房的材料都要自己去找。他们每人每天要交茅草竹枝三十斤。吃的大米也要自己去搬运,数十里的路程,各人都用绑腿装满大米??问矣扛呛昧耍痪盟侨幢恢醒刖挛被岬鞯嚼ッ髦醒胱さ岣裳低盼尴呔峦ㄑ堆J苎?,林峰说干训团的团长是蒋中正,副团长是陈诚。
日军无条件投降后,林峰决定回家照顾母亲。但当时无法立即成行,他只好在芒市逗留,谋生。这期间他曾帮助当地的遮放土司做了大量事情,成立学校和医院、调查户口、勘察地界、绘制地图等等。1949年春,林峰与遮放土司的长女结婚,婚后,他们先后在缅甸的腊戌、南山等地经商,1985年迁至曼德勒。
刘召回:还记得出征前,炮仗炸得很响
刘召回的家在四川省岳池县广新九区义民乡(音)。刘召回清楚地记得,和自己一同参军的有5个老乡,出征前,全县的学生都赶来欢送,他们用竹竿挑着放很长很长的一串大红炮仗,自己走出很远了,都还能听得到炮仗的响声。
刘召回现在住在离曼德勒一百多公里的腊戌。刘召回一直觉得自己命大,那些一同出来参军、一起打过仗的人都死了,而只有自己活了过来。打了那么多仗,每次子弹都像雨点一样在周围飞,他甚至感觉自己活着有点不可思议。
“白天,用炮轰,晚上他们就用刺刀戳。我们守在阵地,白天日本人攻不上来,他们就晚上往上冲,他们也不开枪,就趁着夜黑冲上来用刺刀刺我们。他们的刺刀比我们长,比我们快,好多战友被他们刺死了。”刘召回说,战友的尸体倒在田里,像一个一个草捆,冲锋时就踩着战友的尸体往前冲杀。刘召回就这样踩着战友的尸体攻下过高黎贡山,攻下过来凤山,功下过腾冲城……
刘召回曾经觉得自己是个英雄,但一切却都随着时间改变。收复腾冲城后,刘召回和一个当地女人结婚,并很快生了孩子,他给远在四川老家的亲人写信,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月,他并没收到回音。他的幸福生活,也没能维持多久。上世纪50年代,刘召回携带妻子儿女,前往缅甸,进入腊戌的深山。流落缅甸的日子里,有很长的一段时间,刘召回不敢告诉别人远征军老兵的身份。多年后,他们一家终于又走出山区,靠刘召回在腊戌城里卖苦力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几十年来,刘召回一直保持着中国人的身份,期盼着一家人能回到中国生活。
王玉顺说,林峰、刘召回这样的经历,几乎是大多数流落在缅甸的远征军战士的共同经历。在他们的一生中,一直都在忍耐,也一直都在等待。
(感谢新浪图片)
林峰,广东梅县人,1942年参军。今年93岁的他住在缅甸曼德勒市中心的一处平房里。流落到缅甸后,林峰以开洗车厂为生。如今,他已无法站立,生活起居需要人照顾。洗车厂也已交给儿子打理。平日里,两个儿子陪伴在林峰身边,他们以父亲是远征军而骄傲
林峰的军旅生涯始于73年前的春天?!跋愀勐傧萘?,汕头沦陷了,潮州沦陷了,眼看就到梅县了,好铁要打钉,好汉才当兵,有人招兵,于是我就去了?!辈痪煤笏潜恢醒刖挛被岬鞯嚼ッ髦醒胱さ岣裳低攀苎怠A址逅?,干训团团长是蒋中正,副团长是陈诚。随后,松山战役开始
林峰先后育有8个子女,生活在缅甸各处。虽然他们都已加入缅甸国籍,但老先生一直要求孩子们学中国话,写中国字。2004年,作为远征军代表,林峰要参加云南腾冲县的活动,才再次踏上国土,随后他又分别去了昆明和老家梅县。如今,老人的身体已无法支撑他经?;毓?/p>
1941年,李光钿任远征军71军28师83团2营82炮排排长,驻守怒江东岸。1944年远征军大反攻时,李光钿负伤后留在龙陵黄草坝军部,日本投降后流落到腾冲、缅甸。李光钿密支那家中的客厅里,挂满了照片,还有中国的字画。李光钿说,家里的布局与中国的老家没有区别
李光钿,云南宣威县人,1940年参军。今年93岁的他住在缅甸密支那,离远征军墓地旧址不远的一处小院里,房子由砖和竹棚混合搭成。为了解决孩子们的教育和行动自由问题,李光钿允许后代加入缅甸国籍,但他自己一直不肯加入
王玉顺,旅缅远征军暨后裔联谊会常务副会长,他父亲王一平一年前去世,也是一位远征军老兵。这些年,他一直在为“老兵回家”奔忙着。他的一个孩子去年考入中国同济大学学习建筑。他说,他希望孩子能留在中国。虽然父亲已经过逝,但让后代回家,一直是老人家生前的心愿
如今,缅北境内,到处都是外国人禁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过去70年,这里的枪声依旧没有远去。从云南进入缅甸,没有缅甸身份证寸步难行。当地华侨说,流落在缅甸的老兵大多拒绝加入缅甸国籍。这意味着,老兵们在缅甸的后半生行动受限,基本没出过远门
罗春香,广东梅县人,1939年参军,是为数不多的参加远征军的女兵。今年92岁的她住在缅甸曼德勒市中心的一幢两层小楼。屋内虽然拥挤,但卫生弄得很干净??吞镒白趴盏鳎钡氐缪共晃?,常常启动不了。屋里,电扇在摇头,老人静静坐在床沿上,她全身浮肿,腰间挂着尿袋
这是远征军老兵孙剑峰生前写下的回忆录,“当有一天,正视历史,面对这些老兵,越来越多的人会发现,需要救赎自己的良知?!蓖跤袼乘?,老兵林峰、刘召回的经历,是大多数流落在缅甸的远征军战士的共同经历。在他们的一生中,一直都在忍耐,也一直都在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