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明星的工作伙伴时,我经?;崽秸庋桓鏊捣?,她(他)的生活很简单??!平时连朋友都没有多少。比如范冰冰,又比如李宇春。后来我又看到一篇关于黄渤的报道:因为他总是在工作,“同学朋友对我丧失了信心?!?br />
这些细节暗示了一个相对残忍的事实,其实明星基本上是被隔绝于生活的。首先他们太忙了。李宇春21岁一夜成名,除了频繁奔波于商演,她还得承受的另一种压力是:很多人爱她,但也有很多人看不起她——得证明自己担得起这个被崇拜的地位啊。于是她像鸵鸟一样拼命奔跑,听到制作人无意中提到“作为制作人至少要懂四样乐器”,她就去学习钢琴、吉他和爵士鼓。
外界的人都觉得她淡定,在机场接机时,有人喊她“春哥”,她也能对对方微微一笑。当然,她的确有个比较强大的内心,但显然她在前些年过得并不算快乐。直到2010年,她一个人去国外旅行,才突然开心了些。后来她说,她不想移民,因为她希望自己有个地方可以随意地走走。
当然,也并不是所有的明星都不喜欢这样的生活。像邓超这种表现欲极强的个性,是可以主动选择参加《奔跑吧兄弟》的,他也乐于享受在微博自黑,跟粉丝密切互动。但李宇春不是这样的个性,身边的人会形容她是“艺术家”,其实是指她的自我和内向。她最享受的片刻不是在台上领奖,而是戴着耳机坐在飞机上想事——当我问她最喜欢什么事,她马上说“想事情”,我有点难以置信。
对年少成名的明星来说,还有另一个近乎悲剧的结局——也许,在他们在被封为偶像那一刻起,就停止生长了。
他们被展示、被包装、被隔绝于常人能体验到的一切。李宇春也无疑面对这样的困境。某种程度上,这也造成她在音乐上的表达有所局限,就像乐评人李皖说的,一方面她的唱功并没有到吸引他人长期关注的地步,另一方面是她所表达出来的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即所谓的深刻性很有限。
天才不多,对大部分人(包括偶像)而言,生命的能量是需要在跟周遭事物的不断互动中得以充实、丰富的,封闭和停滞绝大多数时候并非好事。
李宇春自觉到这个问题,并希望主动去改变。就像她在《十月围城》坚持戴一顶帽子以挡住额头,现在她恐怕愿意摘下来了,哪怕一分钟。
采访之前,李宇春非常认真地读了采访提纲,并且让宣传总监转述,记者提出的有些问题别人没有问过,比如哪句哪句。但提纲中提到的有些话她并没有说过,再追问的话,“太像是求证了?!?/p>
她是有脑子的,甚至是机智的。在以往的许多采访中,她话不多,但有时候会消解记者的问题。
在跟她对谈的100分钟里,她的沉默不是因为她在斟酌哪些话该说不该说,而是她希望给出更加正确的表达——这一点真诚难能可贵。
在我采访过的十几位明星里,李宇春的确是让人印象深刻的。一是她非常安静,让人感到松弛的安静。二是她比屏幕上好看很多,一件黑色T恤加牛仔裤,罗马时期雕塑少年的五官,没有黑眼圈,皮肤也是干净。你会觉得,她不像经历了这10年岁月——不得不承认,这就是所谓天生的明星魅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