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聚凤阁信息论坛_威客小姐网登录入口_全国名媛凤楼_威客小姐网登录入口

广药 | 白云山光华制药 悬壸济世,光大中华

稿源:南方人物周刊 | 作者: 本刊记者 张晓棠 日期: 2018-01-04

在百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光华人始终秉承“以科技创造领先,以质量铸就品牌”的理念,始终坚持追求“和谐进取,传承历史,以人为本,强调诚信与责任,实现员工、股东与社会价值共同提高”的企业核心价值观,为国家西药制剂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企业是家,“家风”是灵魂,因为有“家风”文化无形的塑造,企业发展才有一个魂,才能在不断的市场竞争中,迸发出强大的生命力;才能注重研发与创新,为每一件产品费尽心力、精益求精。

作为我国华南地区历史上最早的西药厂之一,白云山光华以其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形成自身独特的优秀传统文化。多年来,光华以科技领先、靠质量取胜,曾先后被评为广州市百年老字号企业、广州市著名企业、广州市“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广东省技术创新优势企业”、“广东省企业技术中心”、“全国医药行业质量效益先进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中华老字号。光华首创的小柴胡颗粒誉满天下,被广东省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弘扬了中医药国粹。光华的命名,源自孙中山所题“悬壸济世,光大中华”,光华的历史,亦如这个企业的名字般熠熠发光。

广州白云山光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诞生于辛亥革命不久的1912年的珠江之滨,是一家有着百年历史的老国有控股企业,沿革于唐拾义药厂。在百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光华人始终秉承“以科技创造领先,以质量铸就品牌”的理念,始终坚持追求“和谐进取,传承历史,以人为本,强调诚信与责任,实现员工、股东与社会价值共同提高”的企业核心价值观,为国家西药制剂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光华寓意“光大中华”。光华的历史,正如这个企业的名字一样辉煌。

1956年,光华涌现了第一位全国劳动模范,受到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1978年涌现了第一位全国人大代表;1985年荣获全国首家化学制剂药品国家金质奖;1987年经联合国基金组织考察,并经国家批准,承担了我国制药企业第一个国际合作项目:联合国人口活动基金组织避孕药项目;1993年荣获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状”;1996年承担了国家援建柬埔寨金边第一制药厂专家组任务;2000年光华又以其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赢得了英联邦TGA认证;2006年成为联合国定点药品采购企业;2009年荣获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2010年荣获全国模范职工小家;2012年,光华人又通过长期不懈努力,把东汉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经方小柴胡汤,结合现代制药技术,首创的小柴胡颗粒,打造成为了全国著名品牌产品,被广东省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弘扬了中医药国粹,其小柴胡颗粒新制法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2015年荣获广东省老年用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7年荣获广东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小柴胡颗粒剂及其制备方法亦获得广州市科学技术三等奖……

多年来,光华以科技领先、靠质量取胜,曾被评为广州市百年老字号企业、广州市著名企业、广州市“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广东省技术创新优势企业” 、“广东省企业技术中心”、“全国医药行业质量效益先进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中华老字号。

白云山光华凝聚全体党员干部职工,不畏困难,务实科学干事创业,使这家百年老企业迈上了改革发展的新台阶。

2011年11月,光华参加第十届张仲景医药科技文化节,被确认为医圣千年古方小柴胡传承企业

产品

创新基因

白云山光华沿革于唐拾义药厂。1912年7月,广东人唐拾义在广州下九路华林街(光雅里)创办唐拾义医馆,挂牌专治伤寒喘咳症。由于求医者、需要量日增,唐拾义把医馆迁址到下九路69号作诊所及制药工场,并为国民革命军提供药品,因而获得孙中山所题:“悬壸济世,光大中华”(唐拾义药厂后更名为广州光华制药厂)。

清末民初,西医西药已随教会传入我国。唐拾义可谓得风气之先者。年青时,他就在广州博济医院学西医,成绩优异,后赴日本大阪医科医药专门学校留学。1912年,唐拾义卖掉乡里田产,得300块大洋,只身来到广州,在下九路华林街(光雅里)开设医馆,医馆渐渐以治咳喘及自制咳丸、哮喘丸而扬名。

当时的唐拾义,就已经极具开拓精神与创新意识。

早在1924年,唐拾义已认识到冲破岭南地区地理位置限制的必要性,在上海爱多亚路(今延安东路)设厂制药。后来,唐拾义又在天津、汉口、香港等地设分厂,不断扩大经营规模。

1931年,唐拾义率先采用机器制药,并研制新药“疟疾丸”、“疳积散”,后来大获成功。曾当选全国劳动模范的光华员工陈雨池,回忆了他在1940年入厂的经历。他进入唐拾义药厂次年,便被派往上海,学习“疟疾丸”的制造方法。一年后,陈雨池学成回到广州,成为唐拾义第一批做疟疾丸的员工。他至今对唐拾义新药的畅销印象深刻:“那个年代卫生条件不好,全国有很多人得疟疾,许多外地人打着油纸伞来广州、上海买药,供不应求,为保证供应量,唐拾义药厂不得不限制每个人购买药物的数量?!?/p>

此外,唐拾义注重品牌意识,在药品包装上冠名“唐拾义”,并著上他本人椭园形半身像。为使一些主药原料(如盐酸麻黄素)不用进口以减少成本,唐又设场提炼出麻黄素及驱虫中药的有效成分,代替价格贵、无中文说明、农民难接受的外来药,其药畅销国内城乡,乃至东南亚,起到抑制进口药品作用。

唐拾义药厂的创新精神和品牌意识,为光华一百多年来“以科技创造领先,以质量铸就品牌”的精神奠定了杰出的精神基因,也为提升国民的健康素质、光大中华医学的发展,作出了令人瞩目的贡献。

公司全景

光华公司出访日本安斯泰来制药株式会,就进一步加强代理品种头孢地尼合作进行的洽谈1

紧跟时代步伐

作为一个有创新精神的百年老字号企业,光华总是能紧跟新时代的步伐。

新中国成立后,唐拾义药厂被人民政府接收,其发展亦获得新的活力,前进的步子更快了。1950年,药厂设立药师,设置了化验室,使产品质量有了保证;1951年增设片剂车间,1954年增设针剂车间,厂房分布在荔湾区一带。1952年成立工会和共青团,1954年成立党支部。

1956年,唐拾义药厂涌现了第一位全国劳动模范陈雨池。同年,唐拾义与健成药社、陈一鸣成药社等八间厂社合并为广州市唐拾义(公私合营)联合制药厂,1964年改名为广州市公私合营光华制药厂,1968年又与人民药厂(民安制药厂)合并,改名为广州第七制药厂,经营产品有片剂、胶囊剂和丸剂三大类。

上世纪50年代,国家急需疟疾丸,而该药的主要原料奎宁粉要靠进口,用国产的原料又无法解决药片破裂的问题。陈雨池还记得,对药片破裂的难题,当时药厂的很多药师都拿它没办法。陈雨池虽然不是技术人员,但有多年的制药经验,他主动承担技术攻关,带领攻关小组开动脑筋,开展技术攻关,经过多次试验与实践,终于攻破难题,成功生产出国产化的疟疾丸,满足了国家的需要,为国家节约了外汇。

因为他在技术攻关中的杰出成就和多年来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陈雨池出席了1956年的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大会,并当选全国劳动模范,受到了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在怀仁堂见到毛主席,他非常高大威武,我感到非常兴奋?!比缃褚咽?2岁高龄的陈雨池,说起话来非常清晰、平稳,而提到被国家领导人接见的经历,他的语气开始激动起来。

进入改革开放时期,光华亦迅速跟上了时代步伐。当时的光华,成为国营企业扩大自主权试点单位。

而这一时期,光华的产品研发也迅猛发展。经过临床研究,光华的工程师邹克明(后成为广药90年代总工程师)与何国光师傅等人合作,首创治疗伤风感冒效果显著的新药──速效伤风胶囊(现氨咖黄敏胶囊)。从1980年开始,速效伤风胶囊大量投放国内市场,获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也是在这一年,光华被列为国家医药重点企业。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光华成为我国医药企业首批全面进行厂房技术改造的企业,先后从国外引进了一大批具有先进技术水平的设备及检测设备。由于坚持单机引进、逐步配套的方法经验,工厂的“硬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为企业的技术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受到了中央、省市有关部门的高度评价。1981年9月,广州第七制药厂改名为“广州光华制药厂”,正式注册“禾穗牌”商标。

随着国有企业进入经济体制改革时期,1985年光华成为首批实行厂长负责制的企业,一批年富力强的中青年干部,走上了光华的各级领导岗位。在改革的带动下,光华全面推行经营机制转换,加强新产品研发,率先推行质量否决权制度,普及QC活动,率先推行GMP管理,首批推行企业文化建设试点。1987年,光华又承担了第一个国际合作项目:联合国人口活动基金避孕药项目。

经济体制改革,带来了企业全新的发展,也使光华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之一。光华的氨咖黄敏胶囊(原速效伤风胶囊)、息喘灵片分获国家质量金银奖,脑络通等多个产品获国家省市等其他多项荣誉。1989-1990年,光华晋级国家二级企业、国家一级计量企业,获国家质量管理奖;1991年被评为“七五”期间国家医药管理和省科技进步先进企业,被国家人事部、国家医药管理局授予“先进企业”称号;1993年荣获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状”先进集体、全国医药行业50家最佳经济效益工业企业。

1992年,国有企业进入新一轮改革时期,光华又走在了时代的前列。经广州市批准,光华被列为第一批十六家“放开经营、综合改革”试点企业。同年12月,广州光华制药厂被广州市政府正式列为首批股份制改制试点企业,成立了广州光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次年,公司各项技经指标创下历史最好水平。1991-1993年,光华连续三年实现利润超千万元。1993年,随着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国有企业全面进入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光华又被广东省政府列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单位。1996-1998年,光华承担了国家援建柬埔寨第一制药厂专家组任务;1996年被国家医药管理局和中国医药质量管理协会授予“全国医药行业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1999年被评为首批广东省技术创新优势企业;2000年获得英联邦TGA认证。

2005年7月,广州光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更名为广州白云山光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继续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推进“以科技创造领先,以质量铸就品牌”的理念,推进企业改革发展,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上齐头并进,成绩显著:2005年,光华被评为中国质量信用企业(AAA级),全部剂型率先通过国家GMP认证;2006年进入广东省医药产业50强、广东省医药行业化学药品类20强,同年成为联合国定点药品采购企业?!昂趟肱啤鄙瘫炅嗄瓯黄牢愣≈瘫?、广州市著名商标,且在2010年被评为广州老字号。2011年,公司荣获中华老字号称号,小柴胡制作工艺被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小柴胡颗粒及其制备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2015年荣获广东省老年用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7年荣获广东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小柴胡颗粒剂及其制备方法亦获得广州市科学技术三等奖……预计2017年末,光华的销售规模将近7个亿,其中小柴胡销售达3个亿,头孢地尼胶囊单品也实现销售1亿元,成为光华第二个亿元品种,实现了销售工作的新突破。光辉的成绩不胜枚举,进入新时代,光华始终没有停下改革创新的脚步。

前排右一为小柴胡传统工艺的第九代代表性传承人汪宗仁,后排为原光华总工程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邹克明

全国劳动模范、光华优秀工人代表陈雨池,参加1956年4月在北京举行的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大会,受到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裁剪版)

科技领先、质量取胜

“以科技创造领先,以质量铸就品牌”,是光华在生产管理与科研创新上的最佳写照。从1970年11月进入光华参加工作,到去年正式退休,汪宗仁见证了光华这一延续数十年的优良传统。

在1946年出生的汪宗仁身上,我见到了同样在他的前辈陈雨池身上体现出来的踏实敬业、刻苦钻研的作风。1970年进入光华,大学毕业的汪宗仁从原料车间的工人做起,在老师傅的带领下,“白手起家”,参与新车间的建设。“原料车间的基建全部自己动手,连管道安装我们都自己做。虽然都是没有做过的活,但当时没什么压力,年轻人嘛,每当碰到新的工作,就想着‘正好能锻炼自己,上!’”

1970年末,汪宗仁调到科研组。跟随老师傅学习的他,也已经“出师”,成了熟练工?!翱蒲凶槭俏颐羌父鲎噬罟と俗槌傻?,我们是当时八级工,很有经验?!钡笔保恍┕笠凳敌邪思豆ぷ手?,按年龄、技术把工人分成八级,根据级别发给不同的工资?!肮饣募际跛皆诘笔钡闹埔┬幸凳潜冉细叩?,所以有许多八级工?!蓖糇谌仕担?0年代,光华的科研力量一直在发展,随着科研项目与高素质的科研人才越来越多,“科研组”变成“中心实验室”,又变成“研究所”、“技术开发部”。

就这样,汪宗仁从工人到技术人员,一直做到研究所所长、技术开发部部长、总工程师。四十多年来,他始终专注于新产品的开发与推介、现场工艺和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

即使成为科研部门的“领导”,汪宗仁依然工作繁忙,丝毫没有懈怠。“做科研不可能8小时工作制,有时候没有正常下班,因为一个实验要做完才能下班。员工们也很自觉,自己做自己负责的项目,不需要我监督,碰到困难会主动和我交流。”

光华的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马蓉,对汪宗仁的印象是“很有学者气质”。我将马蓉的评价转述给汪宗仁,他笑着摆摆手,“没有,我只是个一线工作者?!?nbsp;

1996年,马蓉从沈阳药科大学毕业加入光华,2003年被任命为生产技术部副部长兼制剂车间主任。“那个时候,汪总(汪宗仁)是公司的总工程师,经常指导我们工作。汪总是一个很平易近人的人,学术上非常严谨。向他请教问题,他都是微笑地面对你,很温和?!?/p>

在马蓉心目中,汪宗仁“研发能力极强”,“他们那一代科研人员对光华的贡献非常大。”在汪宗仁的带领下,光华先后有超过60个产品获卫生部生产批文,9个新产品荣获国家、省、市奖励:速效伤风胶囊等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美沙芬片等获省优秀新产品奖,活性钙片及冲剂等获市科技进步奖等。他多次被评为光华、广药集团先进科技工作者,1992年获广东省十大杰出医药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1996年被评为省医药管理局“八五”科技先进工作者,2012年被评为广州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小柴胡制剂方法)代表性传承人。

小柴胡“非遗”文化日活动

小柴胡传统工艺的第十代代表性传承人--马蓉

千年古方小柴胡

20世纪90年代,光华制药厂首创小柴胡冲剂。小柴胡方源自东汉医圣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中所记载的“小柴胡汤”,其古法制作工艺“去滓再煎法”,是《伤寒杂病论》中所记载的六种中药经典煎煮古法之一,至今已有1800余年历史。

光华的小柴胡冲剂,患者在服用前以温水溶解后还原为汤剂,既保留了古法制剂功效和服法,又便于携带和保管,被誉为古今接轨代表方,是现代技术和传统工艺结合的创举。2000年,国家将光华制药厂首创的小柴胡颗粒工艺收入《中国药典》。

在2003年抗击“非典”中,小柴胡方以救治数十名非典病人,创下无一例死亡、无一例残废的奇迹。小柴胡颗粒等被列入广东省抗击非典专用药物,光华被评为抗击非典先进单位,而当时主管生产的马蓉也被评为“广东省医药行业抗击非典先进个人”。2009年初,小柴胡方在抗击全球“甲型流感”疫症中以两天退烧并退热不反弹的疗效胜于西药达菲的临床结果,延续了中医药的功效,在世界医药史上创造了新的奇迹。

汪宗仁强调,即使是同样的方子,不同的工艺和原料,也会影响疗效。“药材不偷工减料,工艺坚持高标准,疗效才有保证。例如小柴胡颗粒的主要原料之一半夏,半夏就有水半夏和旱半夏之分,柴胡不同等级价格差别非常大,黄芩不同产地、生长年限,虽然能达到药典标准,但含量差异非常大。”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近代中药西化的影响,如日本,曾将小柴胡汤以单味提取制成颗粒,改变了小柴胡的功效,使副作用增加。90年代,汪宗仁工精研挖掘,使这一千年古法工艺得以重生。之后,汪宗仁将这一中华民族的代表性工艺,毫不保留地传授给以马蓉等人为代表的专业技术人员,使这一千年技艺后继有人。光华的小柴胡颗粒广受欢迎,单品年销售额已近4亿元,是国内同名产品的领军品牌。正因为光华人坚持科研创新和传承传统工艺,一丝不苟地追求产品质量,其产品才能一次又一次地在销量和疗效上创造奇迹。

2017年4月5日,广东省公布了第五批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马蓉被认定为“传统医药类”小柴胡传统工艺代表性传承人,还被评为广州市产业急需人才。在这个谱系中,上一代传承人是汪宗仁。10月16日至10月17日,来自广州市各非遗处的人员及非遗项目负责人参加了“2017年全市非遗代表性项目?;さノ桓涸鹑伺嘌蛋唷薄9饣痉且畔钅扛涸鹑嘶莆安渭恿伺嘌?,黄伟正是马蓉用心培养的下一代优秀人才之一。

汪宗仁说,“我们要把好的方法和标准严格传承下去,制药工艺的每一步都要求高标准,不能出差错,树立品牌不易,砸招牌是很容易的。马蓉很年轻,接班很快,她也培养了下一代人。我们就这样把这个高标准严要求一代一代保持下去?!?/p>

网友评论

用户名:
你的评论:

   
南方人物周刊 2025 第831期 总第831期
出版时间:2025年05月12日
 
?2004-2022 广东南方数媒工场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版权所有
粤ICP备13019428号-3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广州大道中289号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人物周刊杂志社
联系:南方人物周刊新媒体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