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凡长着一张能让人记住的脸,对他的印象始于他主演的两部文艺片《绿帽子》和《一半海水一半火焰》。
2014年2月,他凭借电影《白日焰火》摘得柏林国际电影节影帝,成为媒体竞相追逐的对象。
一天下午 ,他在地坛附近的一家会所接受媒体群访,我背着器材穿过庭院回廊,进入一个大包房。廖凡坐在房间一头,白衬衫黑西装,头发梳理得一丝不苟,一群记者围着他,好像正在举办一场文艺沙龙。他两肘支在膝上,向前探着身体,连续多天的受访让他略显疲态,眼中灌着血丝。他对每个记者有问必答,记者们尽职尽责地重复着类似的话题:童年经历、父母的影响、演艺生涯、对角色的诠释……似乎每个人都要亲自验明正身才肯放心,他每次略微变换措辞后重新回答,声音平缓,没有焦躁。
房间的另一端,窗台上堆放着五颜六色的棉服,经纪公司的随行人员或坐或靠,百无聊赖地摆弄着手机。我架好灯后,倚着墙根儿坐在地毯上,房间内的谈话逐渐变成了模糊而遥远的嗡嗡声。当我睁开眼时,窗外已经暗了下来。等最后一名记者采访结束,天彻底黑了。
就在我拿起相机准备与廖凡沟通拍照时,经纪公司的人制止了我。
“公司有规定,宣传照片一律统一提供,不接受任何摆拍?!?/p>
“为什么现在才说?”
“对不起,公司就是这样规定的,我们也没有办法?!?/p>
一下午的等待催升了我的怒火,我与他们争执起来。一旁的廖凡走过来问怎么回事,得知情况后,他说没关系,可以拍,公司那边他来沟通。
他去了趟洗手间,换上平时穿的灰色卫衣和机车皮衣,出来时他扑撸了两把头发。
《白日焰火》的多数场景在哈尔滨拍摄,我问他对这座城市的感受,他说哈尔滨的的冬天很冷,有种衰败的美。